Tuesday, March 22, 2005

reflection on 3/19 show

雙屆聯合畢展-參與心得與筆記整理

首先,非常榮幸能參與這次畢展的盛會。學長學姊的才氣創意,給予我非常大的衝擊和啟發。對於這次展出的作品及各方面的執行能力,都足以成為小小傳一的大大楷模。再踏出百鍊的那一步,我抬頭仰望上帝賞賜給PLUR的晴朗藍天,心情激動萬分,當下(其實一直持續到現在)腦袋不停地思考著我們呢?四年之後我們的畢展?會是什麼德性?值得好好深思

以一個傳一的角度,我沒有資格批評學長姊的作品,當然他們真的是非常優秀,是我課業上很好的榜樣,但就整個展出會場、呈現技術、及行政部門上,我做了些筆記,以下為整理之。

請容許我會不斷地提到劇場空間的相關問題,因為大傳系本來就是如此多元及豐富的面向,而學長姐又瘋狂的將這些元素全部塞進這個專業又隆重的表演場地裡,以至於我不得不去在這個表演場地中感覺,這些元素”、空間空間內的人的互動及共鳴。也許這是學過劇場後揮之不去的敏感度,我感到抱歉,但這也是我為什麼唸大傳的原因了!

討論重心可分為三個部份:

一. 舞台上演出者

二. 劇場幕後技術

三. 觀眾互動

一. 舞台上演出者

如果在一般戲劇、舞蹈、音樂會的演出中,演出者就是所謂的演員、舞者演唱者、或演奏者。而這次畢展的演出者,如我們所看見的,就是所有站在那塊黑色舞台上,活動或說話的人。(在此不包括影片)主持人、致詞者、戲劇開場的演員、工商時間的學長姐等,都是所謂這次展出中的演出者。

1. 專業度-

站在舞台上你要說什麼?目的是什麼?是一個演出者的重點。很多學長姐都說自己不知道要說什麼?這令我有些困惑!想想你為什麼站到台上?你要說的重點是什麼?從興趣扯到旅遊?又扯到...存了多少錢?我找不太到這和你的作品或之於整個展演的呼應或共鳴點在哪裡?在籌備的過程中是不是就應該想想自己站在這樣大的一個舞台上,(而且還是要花錢才站得上去的舞台喔!)應該要說些什麼?講了一堆之後發現自己不知道在講什麼,或有N個重點?對於聽者、觀眾而言,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特別是在這麼一個隆重盛大的場合裡)觀眾應該要給予你這些不知道在說什麼重點有什麼回應嗎?尷尬的微笑?鼓掌?

主持人……我只能說,真的辛苦了!我明白要將這8.9.個不同題材、不同風格、不同方式的呈現串在一起,真的不是容易的事。就練吧!主持功力這檔事,真的不是在這說說就能夠改變或提升什麼的。經驗吧!陶子的名嘴不是兩三天就那麼厲害的!

2. 時間(或指節奏)-

這是在劇場空間內很微妙的元素,你講不出為什麼?但它就是能讓整個展演活起來、動起來,並且是台上台下都能一起感受到的那鼓生命力。

l 影片和主持人串場的銜接點

l 主持人和主持人丟話接話的銜接點

l 說話的情緒及語調

l 觀眾的笑點及掌聲

這些都會影響到整個展演的節奏,節奏抓得準確,呼吸對了效果就加倍。這也和舞台監督、影音技術執行有很密切的關係。

3. 語調自覺-

如果講話沒有重點就算了!講了一堆,觀眾卻聽不清楚你在講什麼?(而且還是在拿了mic的情況下)那基本上你其實可以不用講了!情緒是會影響到我們說話的語調,但站在舞台上的人應該要有自覺讓大家都聽得到你要說的話,不管你要說什麼!我明白~這需要訓練!(但大傳系的不應該都懂嗎?)

二. 劇場幕後技術

燈光、音樂音效、舞台道具佈景、及影音畫面等等。這些幕後技術,基本上也是表演的一部份,它可以直接影響觀眾的感覺。

u 串場音樂的選擇是會影響銜接上的節奏

Ex:主持人的出場音樂是不是一定從頭到尾都一樣?

u Inout?cut點很重要

音樂進場的時間,和消失的時間沒有抓準,觀眾是會聽得出來的

u 場燈控制的還算靈活,但燈光爆掉了!

人的眼睛對於光有一定的敏感度,突然推亮燈光或突然拉暗對於觀眾的視覺上稍嫌刺激,相對的抓準時間慢慢推亮或拉暗是不是貼心多了?

u 影片中的音樂音效…我想是專業問題,因為我也不會。

u 演員及觀眾界線

我個人會比較Care演員和觀眾之間的界線,是演員,就不應該出現在觀眾席上,但…在這次展演中所有演出者在台上台下亂串,也是一種好玩。有一種很親切、很Free的感覺。但!我仍相信不是每一種演出都適用!這也許是大傳畢展的獨特風格吧!

以上這些幕後技術執行問題,基本上有技術彩排的話,就可以避免掉!舞監和幕後執行可利用技排的時間培養call cut 默契。

.觀眾互動

相信我,一個展演最重要的就是觀眾。我並不想推翻”貧窮劇場”的那一套。但…觀眾真的很重要。這也是學長姐會發出那麼多邀請函的原因了!

既 然觀眾那麼重要,我們展演單位是不是有在乎到觀眾的感覺?就如同餐廳老闆會在乎客人覺得好不好吃一樣。我喜歡被台上的表演者在乎到的感覺。說明白一點,當 你的作品或你站在台上說的話能與台下的人達到一種心裡的共鳴,對我而言是一種享受。試著想想,你站在舞台上說話說得爽的勒!但台下沒有一個觀眾感覺到你的 爽…是不是怪哉?(劇場界稱那些在舞台上自爽的行為叫-打手槍)

n 作品上的互動

論文以DVD 的方式呈現,是不是有其他可能性?影片在製作過程中是不是也應該考慮到觀眾互動的問題?並不是要我們去製作討好大眾的片子,而是在影片中建立和觀眾間的默 契,我知道這有點抽象…是不是有可能在播放完畢場燈亮起後帶起觀眾和影片之間的聯想或互動,讓觀眾跟影片有一起呼吸的感覺,而不只是~喔!放完囉!?這很 難我相信!因為我也不會!學囉!

n 前台服務

這 是一個算大的演出場地。前台招待及服務人員的數量也應該稍微多一些。帶位的人員也很重要,也許我是開場後才到達現場,根本不知道該往哪走?進了劇場後該做 哪裡?而外場的服務人員只有一位!略顯單薄。我知道這一屆的畢展是選修課程,人力上可能略顯不足,也許以後可開放給學弟妹共同參與前台行政服務工作。(一 能提早體驗畢製經驗,又能提供更完善的服務,及更隆重的排場…不是更好?)

n 節目單

也許是經費問題,我只有拿到DM。作品的深入介紹,例如論文的片斷或總括、學生老師的感言、照片、製作過程紀錄…像是一本畢制的書面作品集,我相信又是一個平面設計的天空。觀眾也能藉由節目單更快進入狀況。

n 觀眾意見調查表

這是對展出後檢討、傳承、及人脈…等有效的資源。一份好的調查表可以反應觀眾的想法及意見,明顯看見其優缺點,也可有效進行改進。

n 散場秩序及氛圍

觀眾該從哪離開?散場音樂?

n 想想觀眾流失問題吧!可能太多因素了!

以 上是我整理出來的筆記重點,丟出了一 大堆但我絕對沒有否定此次展出的成果。學長姐能在那麼有限的時間內,製作出那麼精彩、富創意、豐富多元、及瘋狂的畢製作品,真的非常了不起!我明白之所以 會有那麼多矛盾點或無法顧及的原因,實在是因為場內的元素太過豐富,這不是件壞事。我始終記得小當家的神經病理論,大傳系就是要搞得盛大隆重又不失系上傳 統~發神經!值得深思!相信在這樣優秀的楷模下,我們的未來的畢製可以搞得更出色,更專業,更神經!?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